牡丹根、葉、花、種子及生態習性
“根”肉質、粗而長,中心木質化,長度一般0. 5——0.8米,初生根為白色、后變為黃色(褐色)。根型有直根、坡根、中間型根。株高多在0.5——2米之間,枝干圓型,直立而脆,當年新枝干表面光滑,多年生枝干表面褐色,常開裂而剝落,株型有直立、疏散、開張、矮生、獨干五種類型。
“葉”為二回三出復葉,互生,葉上面深綠色或黃綠色,下為灰綠色,光滑或有毛。葉可分大型圓葉、大形長葉、小葉圓葉,小形長葉、中形葉等葉型??側~柄長8——20厘米,表面有凹槽,花單生、長于當年枝頂,兩性、色彩艷麗、形態多姿,花的顏色有十大色、分白、紅、黃、粉、紫紅、紫、墨紫(黑)、雪青、綠、復。
“花”傳統上分,有單瓣類、重瓣類、千瓣類,根據花朵的形態特征又可分為:葵花型、荷花型、玫瑰花型、皇冠型、繡球型、半球型?;ǖ男廴锒鄶?,結籽力強,種子成熟度也高,雌、雄若瓣化嚴重時,結籽少或不結。骨葖果五角,每果結籽7——13粒,橢圓形,成熟時呈黃色,老時變黑褐色,千粒重約400克。
“種”成熟時呈黑色或棕黑色,由種皮、胚和胚乳3部分構成,是典型的有胚乳種子。種皮較厚,堅硬革質,一端有明顯種臍,附近一側有一種孔。胚乳占種子的絕大部分,胚和胚乳的比例為1:200,呈半透明狀,脂質性,正中央有一明顯的裂隙。胚較小,高度約為種子的1/3,位于胚乳中央一端。圓錐狀的胚根伸出胚乳頂端,伸進種胚之中。子葉2片,呈卵圓形,伸入在胚乳中央的裂隙之中,內部的形成層束明顯,兩片子葉中間有一小的胚芽,胚軸粗短,子葉寬度明顯大于胚軸的直徑,但厚度較小。
“生態習性”牡丹對其生態因子-溫度、濕度、降水、光照、風霜、土壤的綜合運用中所起的作用不可替代,但在某一發育階段中有的因子是起主要作用的。據其習性,可以看出牡丹生存條件中濕度(土壤濕度和大氣濕度)是起主導作用的。牡丹性宜燥懼濕,宜栽植在地勢干燥,排水良好、土層深厚,疏松肥沃的中性或微堿性(ph值在6.5——7.5)沙壤土中,才能根深葉茂,花大色艷。
溫度在牡丹個體發育中,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,枝葉不到一溫度不會發芽生葉,沒有一定的溫度積累,花朵就不會開放,不達到一定的溫度,種籽也不會生根。牡丹對栽培的土壤條件,可以忍受干旱、瘠薄的土壤,但如果不斷改善栽培,使之土層深厚,疏松肥沃,則能更有利于其生長發育。由于自然選擇的結果,使牡丹還具有“春發枝,夏打盹,秋生根、冬休”的習性。